《健康报》:今年的报告不一样

        □首席记者 姚常房 《健康报》记者 张磊 杨金伟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意义不同。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0页的篇幅,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基本没有修饰词,但是亮点颇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

        成之惟艰,生命至上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经历了疫情的至暗时刻,也感受到湖北正在恢复的生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边专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感慨万千。

        “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李克强总理讲到这里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千里湿润了眼眶。

        “这次两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医务人员的肯定和尊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孙承业说,肯定和尊重不仅体现在报告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在各种行动细节里。“政协、人大开幕会上都有默哀环节,对死难的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表示哀悼。”

        “生命至上。”任千里和在场的代表委员深深感受到了这4个字的力量。作为医疗系统的代表委员,更深知其背后的诸多不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霍勇教授表示,即便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和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国家仍拿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基层,强调保就业、保基本、保市场主体,在民生支出方面只增不减,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在现在的情况下,30元的补贴意义更显非凡。”任千里说,这样的举动体现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也体现了政府的为民情怀。

        疫情对医疗机构的影响深远。“医院3个多月完全没有收入,但成本又在显著增加,而且医务人员的心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调节过程。一个防护鞋套就要25元,每个月都是几千万的支出……”作为一院之长,边专不得不当起了“精算师”。

        不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几句话,让边专心里有了底: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心里是温暖的。”边专说,国家也不容易,湖北省也很难,医院要自强,尽快恢复医疗服务能力。

       “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也是任千里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疫情期间,任千里所在的医院是淮北市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主动对传染科、发热门诊等进行了改造,现在正在建造新的发热门诊。任千里希望,未来能加强公立综合医院疫情应对能力建设,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平战结合”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发挥公立综合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主力军作用。

        这个提法历史上没有

        “疾病预防是实现生命至上的最主要路径。”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感到高兴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用专门一段话来阐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在既往历史上是没有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坦言,这次疫情反映出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欠账太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这是有效应对疫情风险的重要举措。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而非体系”。在施小明看来,体制是体系加机制,意味着疾控改革力度更大,更令人期待。施小明说,目前关于疾控机构改革的声音很多,但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疾控中心要保持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需要在疾控体制改革中重视专家人才建设。以中国疾控中心为例,近些年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5年走了近300名技术骨干,很多是学科带头人,“希望通过此次疾控体制改革,把人才留住”。

       除了顶层设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比如完善传染病直播和预警系统。“昨天我刚刚上交了一个建议:建立我国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程京说,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建议国家构建从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各市、县全覆盖的疫情自动监控报告体系,通过新型病原体检测技术与5G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的疫情监控直报,第一手数据联网、第一时间上报,让政府决策层随时掌握疫情的发展状况,形成不留一处死角的智慧疫情监控“天网”。“目前,北京、西安和成都3市的局域天网已经做出来了。如果每个城市都有的话,就能连点成片,形成全国一张网。”

       孙承业认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医疗卫生的内容被放在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意味着公共卫生改革是改善民生的一环。这就要求,在接下来的改革中,首先要做好公共卫生的定位,再对职能进行细化,进而优化疾控机构的核心任务。孙承业表示,公共卫生改革,人才是根本。由于公共卫生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公卫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也应打破过去的框架,探索新模式。

       边专今年的建议也主要聚焦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他说,从中学、大学教育,到党校、行政学院等课程体系设计,都要将公卫纳入其中。同时,要建立一支平战结合、掌握公共卫生知识的人才队伍。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与施小明的提案不谋而合。“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推进手卫生行动的提案,勤洗手正是爱国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建议,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手卫生作为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健康技能,制定完善手卫生标准和规范,同时增加完善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科普宣传。

       做好加减法,谋划长远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加强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的论述,也让程京感到振奋。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专门来到清华大学医学院详细了解新型检测试剂、检测设备的研发、应用等情况,当时程京做了20多分钟的介绍。

       程京说,疫情发生之后,接到国家层面的很多研发任务,做相关的应急研发。比如,前期防疫情输入,有些口岸连像样的医院都没有,更不具备先进的核酸检测手段,急需开发一种在普通环境下可以做检测的封闭式、全自动、车载式快速响应实验室。他们研发的车载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灵活机动,配备采样机器人,不用护士采样,降低了感染风险。同时,开发了病毒快速灭活装置,全集成核酸检测芯片可在40分钟~50分钟内出结果。

       程京强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要将相关工作做在前面。疫情期间的科研产品能快速落地,靠的是之前多年的积淀。因此,不能只在重大灾难疫情发生时才想到科研的重要,重点要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重视国家基地的能力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餐饮业的线上监管绝不是法外之地。今后要强化关键控制点管理,保障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卢江表示,履职任务和本职工作要结合好,围绕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及防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加强学习和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在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变”的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提出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不变”的是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年目标任务不变。做“加法”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教育公平发展,医保财政补助、基本养老金、困难群体救助等民生保障领域;做“减法”的是非急需刚性的中央本级支出压减50%。“这既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定力和韧劲,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的初心,以及调结构、增后劲、谋划长远的大战略格局。”吴凡说。

文章来源:《健康报》

原文链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20-05/23/content_277764.htm

(编辑: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