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潇湘热土,涵育珞珈英才 ——口腔医学院赴湖南开展港澳台学生思政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增强港澳台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引导其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辅导员胡涵情、李瑶老师的带领下,我院港澳台学生与学生骨干一行赴湖南韶山、长沙开展“踏访潇湘热土,涵育珞珈英才”思政主题实践活动,在伟人故里重温初心,全方位领略湖南作为革命热土与文化重地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韶山:红色信仰的初心之地

          10月31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韶山冲开展红色研学。首站参观被誉为“山水明珠”的滴水洞,同学们登临虎歇坪,在“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的意境中感受此地灵秀气象与历史厚重。随后,团队走进毛泽东同志启蒙地南岸私塾,了解其从《三字经》到《论语》《孟子》的发蒙历程。在革命遗址前,同学们深切体会到少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远大抱负,在红色沃土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湘绣博物馆:针尖上的湖湘之美

      11月1日下午,团队转赴长沙,抵达湖南湘绣博物馆。馆内《湘绣的历史渊源》《湘绣的崛起》《当代湘绣撷英》三个主题展厅系统展示了湘绣的演变历程。在1200余件馆藏珍品前,同学们为湘绣“以针代笔、以线润色”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在湘绣体验环节,同学们还执起绣针,学习“掺针”技法,于团扇上勾勒清雅兰草与朦胧远山。丝线交织间,同学深刻体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心手合一的专注境界,感受这份追求卓越的执着与学术精神的内在相通。



       橘子洲:青年抱负的时代回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11月2日上午,同学们来到湘江中心的橘子洲。橘子洲头矗立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以1925年毛泽东形象为基,高32米,长83米,似一艘破浪的巨舟,引领红色革命。同学们漫步洲头,眺望岳麓山层林尽染,俯瞰湘江水奔流北去。1925年,青年毛泽东在这里挥笔写就《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至今在风中回响。行至问天台,大家遥想当年革命青年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更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责任。


         湖南省博物馆: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11月2日下午,同学们前往湖南省博物馆,领略湖湘文明的深厚积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同学们目睹了“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领略了被誉为“中国汉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的T形帛画,瞻仰了辛追夫人遗体,理解汉代在丝织、艺术与科技方面达到的成就。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汉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更使同学们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岳麓山:文脉绵延的精神高地

         11月3日,同学们登上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岳麓山。岳麓山作为湖湘文化腹地,融革命遗迹与千年文脉于一体,有古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等名胜古迹。同学们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与“实事求是”匾额下,深刻感受湖湘文化中追求真理、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随后,同学们到访“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于丹枫翠色间品味古联意境,遥想当年文人荟萃、吟咏抒怀的盛况。此次登山之行,使同学们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进一步理解了湖湘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四天的实践以山河为课堂,以历史为教材,让珞珈学子在革命圣地、非遗工坊、文博殿堂与自然名胜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既是一次历史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文化的溯源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之旅,将激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征程,以珞珈英才的担当,共绘青春中国的壮丽图景。


作者:学工办 胡涵情

供图:学工办

编辑: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