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引领创新,研思赋能临床—— 第二届"循证杯"研究生口腔临床研究学科竞赛圆满落幕

      2025年8月15-16日,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及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届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活动——第二届“循证杯”研究生口腔临床研究学科竞赛暨循证口腔医学中心2025年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历时两天,包含学术沙龙、专题讲座、学科竞赛三部分内容,吸引了全院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交流热烈。8月15日下午,会前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本部一号楼9楼会议室率先拉开帷幕。来自爱思唯尔全球科技与医学期刊出版部的高级出版人赵丽老师,以及来自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的马彬教授分别围绕《如何成为期刊审稿人和编辑》以及《证据整合研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授课。在讲座中,两位老师立足各自专业领域,为在场师生带来了拓宽视野、启发思维的学术技巧及创新知识。



      8月16日上午,第二届“循证杯”研究生口腔临床研究学科竞赛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光谷院区D栋17楼学术报告厅正式举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处何淼主任出席了本次活动的开幕式。在开幕式中,何淼主任对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随后的学术讲座环节中,四位专家依次作主题报告:兰州大学马彬教授针对《植入医疗器械的循证监管》相关问题,从循证视角出发,系统讲解了生物医疗器械的转化路径、挑战和监管科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史俊宇研究员以《种植数字化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分享了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武汉大学图书馆馆员胡谭秋老师介绍了《医学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实务》,为同学们介绍了医学成果转化中专利的基本概念和申请流程;最后,爱思唯尔高级出版人赵丽老师带来《学术出版简介》,从出版社视角讲述了学术出版相关流程以及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



      16日下午,活动进入口腔临床研究学科竞赛环节。竞赛设“研究设计”和“研究成果”两大板块,由7位来自院内外不同学科的临床和方法学专家老师组成评审团,从创新性、科学性、临床价值、汇报水平等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来自口腔正畸、口腔种植、口腔黏膜、口腔修复等学科的16名选手参加了本次竞赛,其中6名选手报名“研究设计板块”,10名选手报名“研究成果板块”。

      “研究设计板块”采用闭门会议评审的方式,参赛选手依次从选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汇报自己的课题设计。



      “研究成果板块”则实行开放式会议评审,参赛选手从研究背景、方法、结果、讨论、成果等方面全面展示各自的研究。现场评委针对各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及点评。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由专家评分、观众评分以及专题讲座环节的抢答得分共同组成。



      经过激烈角逐,研究成果板块评出特等奖1人(金春晓),一等奖2人(陆威、李亚其)、二等奖3人(白鲤安、李嘉怡、林陈心子)、三等奖4人(汪骐、王玉强、王一雯、李志军);研究设计板块评出一等奖1人(刘宇晨)、二等奖2人(李亮、翁晓桐)、三等奖3人(张欢欢、张丛婕、俞可儿)。



      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帮助、指导,以及广大师生的参与和支持下,第二届"循证杯"研究生口腔临床研究学科竞赛圆满落幕。作为连续两年入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的立项项目,“循证杯”继续通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的模式探索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为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提供学习、展示和交流的学术平台。未来,循证口腔医学中心将继续秉承“创证、用证、传播、赋能”的宗旨,依托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及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做好拔尖创新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持续推动循证口腔医学在临床研究及转化中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循证口腔医学中心 汪骐、郭飞扬、花放;团委学工办 凌晨

供图:循证口腔医学中心

编辑: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