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京华热土,铸家国情怀——口腔医学院赴北京开展港澳台思政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变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推动港澳台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多元内涵进行深度探究,并使其切实领略到祖国首都的时代风貌与现代化建设成果,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的港澳台学生与学生骨干一行,在辅导员胡涵情、娄晓强、杜茵陶、于淑文的带领下,共同开展了一场跨越历史、科技与文化的思政实践之旅。
天坛公园:对话古典哲学
抵达北京的首站,同学们走进天坛公园。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神圣场所,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圣地,天坛的圜丘坛与祈年殿以“天圆地方”的布局,无声诠释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学们驻足圜丘坛前,聆听讲解员解析祭天仪典背后的文化深意。覆盖着蓝色琉璃瓦的祈年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同学们不禁感慨:“古人通过建筑与自然对话,这种敬畏与和谐的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宝洁研发中心:科技与人文双向奔赴
3月31日上午,同学们走进北京宝洁研发中心,研发总裁Nixon Ocampochua以“多元包容、持续创新”为关键词致辞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宝洁研发部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探访临床试验室、中试车间等核心区域,了解宝洁百年企业的创新基因。通过操作欧乐B电动牙刷对比测试,学生们直观感受刷头设计与清洁技术的科技突破;舒适达牙膏的配方解析则揭示了临床试验对产品安全性的严苛要求。消费者调研模拟活动中,同学们化身“市场研究员”,分析用户需求、讨论产品定位,体验商业逻辑与医学专业的跨界融合。
午餐时段的职业分享会上,宝洁职场前辈以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打破学科边界,探索“医学+”的多元发展路径。来自香港的研究生黄佳乐同学有感而发:“期待未来能将临床专业知识与消费品创新思维相结合,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专业价值。”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教学里的未来蓝图
3月31日下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港澳台学生及党团骨干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开展交流活动,共探口腔医学教育目标与科研前沿。北大口腔秉承着“厚德尚学、精医济世”的院训,底蕴深厚绵长。在临床教学基地,同学们观摩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从独立接诊到虚拟仿真操作,数字化技术赋能临床训练;PBL课堂通过案例研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展现了现代医学教育的创新理念。
此次交流不仅深化了院校合作,更让武大学子在顶尖机构的底蕴中汲取成长养分,为未来投身口腔医学事业注入信心与动力。本科生郭镇霆同学不禁感叹道:“北大口腔的成就不仅在于技术突破与规模扩张,更在于其对学科本质的深刻重塑——从教育理念革新到社会角色转型,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学人的智慧与坚守。参观中,既能感受到数字化修复、显微根管治疗等技术的前沿魅力,亦能触摸到历史积淀赋予的使命感,这种传承与创新的交融,正是中国口腔医学迈向国际一流的核心动力。”
天安门广场与故宫:触摸历史脉搏
4月1日上午,站在天安门广场前,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同学们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肃穆,无声地缅怀着为民族复兴献身的先烈。这座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地标巍然矗立,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复兴的峥嵘岁月。
随后的故宫之行,则是一场中华文明的视觉盛宴。故宫不遗余力地展现着中华文明的恢弘与精致,从太和殿的巍峨到御花园的婉约,从龙纹琉璃到珐琅彩绘,港澳台学子在红墙黄瓦间地每一处建筑细节中,读懂了“何以中国”。
来自澳门的項矜秀同学感慨着:“穿梭在故宫的宫殿群中,不自觉将其与澳门大三巴的巴洛克建筑对比。遇到北京同学时,他们总问我"澳门有没有这么宏伟的古建筑",其实澳门的世界遗产是以"混血"为美,而故宫展现的是纯粹的中式美学,这种差异正是研学最珍贵的收获。”
中国工艺美术馆:非遗手作的匠心传承
4月1日下午,同学们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劳动教育与美育实践活动。活动以香囊制作为起点,学生们在导师指导下研磨丁香、艾草等天然香料,学习中医药配伍智慧,将草本芬芳注入刺绣锦囊,体会“匠心如琢”的专注。团扇创作环节则以“水拓画”为亮点:靛蓝、朱砂等矿物颜料在水面晕染成纹,同学们以细针勾画山水、花鸟等意象,传统团扇在创意碰撞中焕发新生。活动将劳动教育、美育与医学专业融合,研究生陈晴同学表示:“手作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恰如临床操作的精密度把控。”活动尾声,全体学子手持作品于美术馆合影,古朴建筑与青春气息相映成辉。
奥林匹克公园:双奥之城的现代回响
行程尾声,同学们走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的钢铁巨构与“水立方”的膜结构光影交织,诉说着中国从“奥运梦”到“强国梦”的跨越。春日的阳光洒在“鸟巢”前的青春脸庞上,“双奥之城”的自信与开放在此刻尽现。
从故宫红墙到科技蓝海,从草本芬芳到水墨丹青,港澳台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双手触摸文化脉搏,用对话凝聚青年共识,三天的行程串联起一场家国情怀的深度浸润。这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课,更是一次凝聚共识的初心之旅。
当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在北京交织,港澳台学子心中的家国情怀愈发清晰。这次实践是播撒文化自信种子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将所见所感化为行动,在祖国的山河间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真正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珞珈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