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第六届循证口腔正畸论坛
2月26日—27日,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主办,湖北省儿童牙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牙颌颜面发育与睡眠医学中心,以及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教研室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循证口腔正畸论坛暨湖北省儿童牙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5年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光谷院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口腔正畸临床与研究方法新进展,特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Carlos Flores-Mir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Chung How Kau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以及来自本院的正畸临床、方法学专家,共同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
2月26日上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童牙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贺红教授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辞。贺红教授强调循证医学是推动口腔正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呼吁加强临床研究与诊疗实践的深度融合。她希望与会师生能够踊跃提问、积极交流,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学术内容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 Carlos Flores-Mir教授以“Craniofacial Growth Changes:Consequences on Treatment Goals and Stability”以及“Brodie Bite : From Diagnosis to Management Tips”为题,分别围绕颅颌面发育及锁合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讲解,探讨矫治目标、工具及稳定等热点问题,为临床证据的循证应用提供典型案例及技术指导。
2月26日下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花放副教授担任会场主持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Chung How Kau教授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围绕“Evidence-Based Aligner Treatment - Simple Cases”这一主题进行授课。他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分享了数字化时代的隐形矫治原则和技巧,为隐形矫治的循证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图书馆馆员余雪倩老师以“临床研究证据的检索方法与技巧”为题,从图书馆学的专业视角,系统讲解了如何高效检索和利用临床研究证据,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助力大家更好地做到创证、用证,在终身学习中取得不断提高。
最后,湖北省儿童牙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贺红教授聚焦“扁桃体肥大对骨性III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以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为支撑,揭示了扁桃体肥大与III类错合矫治复发之间的关联,为正畸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一科副主任医师张晨博士担任会场主持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副主任熊晖副教授围绕“无托槽隐形矫正与牙周病的联合治疗”,深入探讨了隐形矫治技术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他对比分析了隐形与传统矫治对牙周病患者的力学差异,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醒与会师生关注牙周健康评估对正畸诊疗的重要性。
而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唇腭裂中心正畸组组长袁文钧主任医师从“从唇腭裂骨性III类的早期矫治看临床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出发,系统探讨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基本原则,并结合临床实践,深入讲解了唇腭裂相关颌骨畸形的特点及矫治策略。
武汉市正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叶翁三杰副教授以“颌位重建的学习与思考”为题,带来了一场生动、严谨的学术讲座。他从理论出发,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颌位重建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
随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工作秘书郭飞扬博士围绕“预后类正畸临床研究的设计与撰写”,详细讲解了预后类正畸研究的基本概念及撰写技巧。她重点分析了研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见问题,并提供了实用的写作建议,为与会者开展预后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2月27日下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一科副主任医师郑洁博士担任会场主持人。Chung How Kau教授以《Evidence-Based Aligner Treatment - Difficult Cases》为题,结合临床证据及医患共同治疗目标,系统探讨了严重开合、锁合、深覆合等高难度病例的个性化矫治方案,并分享了循证实践中的治疗经验与成果。
最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循证口腔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花放副教授以“防治类正畸临床研究的选题、设计与撰写”为题,系统讲解了防治类临床研究的选题思路、设计方法及论文撰写技巧,从国际期刊编辑的视角剖析高质量研究的关键要素,为与会者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指导。
循证医学实践强调遵循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综合制定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自2018年以来,我院已成功举办六次循证口腔正畸论坛,持续聚焦当前正畸热点,得到国内外数十位知名专家的支持和参与,受到历届与会医生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获批建设“湖北省儿童牙颌面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相关教学、科研工作,凝练创新特色,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循证口腔正畸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作者:循证口腔医学中心 萧柔、张欢欢、花放
供图:循证口腔医学中心
编辑:李贤